作为父母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想法,让学生吃一点苦,没什么吃苦受累,都算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学习上绝对要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孩子尽可能的努力考上最好的学校。 或者是在中小学期间有很多父母就会动用自己的各种关系,求爷爷告奶奶的,把孩子送到市里面最好的学校,可是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在好的学校里成为了凤尾?可是在普通学校能够担当鸡头。 你会怎么选?一位父亲的故事很有意思。 一位女网友讲述自己当年考上北大的故事,说自己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非常兴奋,可是爸爸妈妈的脸上好像没有什么激动的反应,尤其是爸爸,甚至是一脸落寞的神情。 女生觉得非常不能理解,难道一丝喜悦都不能展现出来吗?好像自己多年来刻苦学习的结果反而让他们不高兴了一样,可能在我们看来也是一样吧,这对父母的反应真的挺出乎意料的。 女生还说那天家里正在吃烤串,爸爸做烧烤的时候漫不经心,拿着烫红了的铁签子,还把女生的手烫了一个疤,这让女孩子感觉更加委屈了。 女孩子那时候觉得自己好委屈自己,考上了这么好的大学,以后不就是能够衣食无忧就会很有钱了嘛,因为身边的人都这样说,能在精英的圈子自己混的也绝对不会很差吧。 但是进入了学校之后,女孩子分配到了宿舍,一共四个女生,另外三个,其中第一个是清华教授的女儿,第二个和第三个都有非常强大又特殊的家境,只有这位女网友是没有任何身份的。 从这个时候开始,父亲的担忧好像都变成了现实第一个层面的担忧,他认为女儿要离自己很远了,考上北大之后,父亲在自己的水平上已经帮不了什么忙了,人生就要完全靠女儿自己去闯。 第二个层面的担忧,就是害怕女儿从小在小城镇长大,没背景也没资源,以这样的无知和这样的见识,到了那个精英的世界里会吃尽苦头。 因为从女儿宿舍的组成就很容易看得出来,除了女儿之外,另外三个人都是是在背后有很多的托举,女儿进入到这里的那一天开始,就进入了一场可能打不赢的战争。 甚至他拿签子烫女儿的时候,就发现女儿沉不住气,也是为了测试女儿的反应,但是这两个担心是过了多年以后,女儿才渐渐从父亲的眼神中品味出来的。 这种想法可能跟大多数家长的想法都不一样啊,因为父亲在担忧女儿吃尽苦头和大部分人的想法却是已经考上北大了,这还算吃苦吗? 对于吃苦这个概念,我们的想法可能真的不太一样,真正的吃苦是在烈日炎炎下干活,是每个月只有三五千块钱的收入,然而这些苦是考上北大之后就不用经受的了,这可能真的是父母教育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这个女网友还说,家长朋友们不要特别想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里,让他去到他该去的学校就可以了,也不是非要让孩子考最高的分数,要让他得该得的分数就好了。 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自然还是要考虑不同的条件,就像这位讲述自己故事的女网友,她知道自己沉不住气,他的父亲也知道女儿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才担心,她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面吃苦受累。 可是如果一个学生天生就很有闯劲,并且受打击能力也很强,那么从小城镇走到大城市,走到清华北大,走到最顶尖的圈子里也完全不成问题,反而还能越挫越勇。 我们之前还写过一位在四川成都工作的优秀干部,他之前就是从小县城考入清华,经过努力留校工作,获得了很多经验,在毕业的15年里面就迅速的从副处级一路上升。 所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一定要看学生的个性,如果当鸡头让他感觉好受一些,内心会有很大的充实和满足感,那就非常值得。 因为当凤尾的那种滋味是很不好受的,变成全班眼中的差生,从一个好学生的宝座突然跌落下来,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 那么你希望孩子当鸡头还是当凤尾呢?
|